2015雲林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節在五月初舉辦,包括來自義大利、瑞士及國內藝術家,運用在地撿拾的材料,增添濕地不同的美麗,在這裏賞鳥拍照、或是騎乘單車吹風都是絕佳好去處。
三個造型特殊的巨大竹籠,矗立在溼地中,在夕陽餘暉下,更顯美麗姿態,它是今年雲林口湖成龍藝術季的新作品「水核心」,作者是來自瑞士的藝術家 Roger Rigorth。
點圖看影片 ↓
導覽員 黃玉須:「這個作品其實它很龐大,又加上溼地沒有遮蔽物太熱了,藝術家只好在我們溼地中間的賞鳥牆裏面,先把它編製過程,先把它編起來,分二部份,底座跟上面這樣子。」
用幾千幾百個海邊廢棄的蚵殼,連成一串,美麗的垂掛下來,水上搭起的「游龍」,成為一排特殊的風景線。
拒設火化場自救會會長 李裕文:「每年都用天然本地的東西來做藝術作品,藝術季它都不要破壞環境,不會污染的東西來做作品。」
二十幾年前,韋恩颱風海水倒灌,一千多公頃的水田被淹沒,反倒成就溼地景緻,賞鳥、慢跑、或騎腳踏車,乘風而行,在這裏都是最佳的選項。
民眾:「傍晚都會帶小朋友來這裏騎車,很舒服。」
民眾 李欣記:「我們剛開始遇到韋恩颱風地層下陷,海水倒灌,然後我們農田都淹在水裏面,我們是很擔心害怕,但是後來過幾年之後,發現這個還不錯啊,變成我們地方特色,可以保護我們地球,增加我們生態環境。」
除了欣賞四位國際級藝術家的創作,這座賞鳥牆,出自於台灣藝術家之手,也是遊客的最愛,夏天清涼,冬天避風,視野絕佳,透過特別設計的視角,別有一番風情。
遊客:「(什麼時候來溼地最好)每個季節來都不一樣,它變化萬千。」
民眾 張弘岳:「外面的海水就是會引水進來,引水進來之後,魚蝦會跑到溼地裏面,鳥類來的時候,就會來這邊,就有食物可以吃,自然而然的生態就會很豐富。」
結合生態復育及社區文化再造,成龍溼地讓雲林海線居民引以為傲,居民只盼火葬場別來,讓豐富的生物多樣性,能夠永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